【過年風俗系列】元宵節

農暦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新一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整個新年正式的終結。

對於元宵節看花燈,大概有很多電視電影給予花前月下的想象,傳統上青年男女在那天可以外出看花燈,互相結識,也有中式情人節之稱。由於古代社會比較保守,青年男女能夠外出結伴就已經是難能可貴,讓我們看看他們那時候會玩些什麼,現在看來也許就沒有那麼有趣了。

吃元宵

元宵節自然有吃的,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那到底元宵是什麼呢?元宵通常由糯米製成的,製作方法是用「搖」的(湯圓用「包」的)把餡料先切成小塊後蘸水沾上糯米粉,皮會比較薄,煮時皮才吸收水份變糊,與湯圓稍為有點不一樣。

賞花燈

就是結伴賞花燈吧,如果不知道花燈長什麼樣子,現代到處都有花燈會,大約不會比現在的更精美了。

猜燈謎

將謎語貼在燈上,多數謎語都是詩詞,猜中謎語的人有獎。大約就是這樣,當然也是文青們擺顯的時候,猜中了還可以把獎品送給心上人。

【過年風俗系列】年初七-人人都生日

年初七,又稱為「人日」,相傳是人類的誕生日,所以常常會聽到這一天「人人都生日」,有些人總會在這一天互賀生日快樂。

根據東方的創世傳說,女媧創造蒼生是有不同的次序,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類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為「初一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馬,初七是人,初八是穀。」有當天天氣晴朗,預示此種動物今年興旺的說法。

由於人日是人的生日,有些人相信到這一天就可以拆利是,但亦有到了十五才可以拆利是的說法。根據觀察,現時香港過了初七一般就比較少人派利是,對相熟的人則有常有派到十五。

2022年立春 送牛迎虎日

2022年的立春,是正月初四(年初四),在這一天才是生肖虎年的第一天(年年說但年年都仲係有人搞錯)。

生肖輪換並不是計年初一,而係根據立春計算的。即使是按農曆生日去查,也不一定是一年一個生肖的,要認真計,就要查清楚出世那一年哪一天是立春。

雖然花市常常都有賣生肖的裝飾,在農曆新年期間又常常都談論生肖運程,立春和農曆新年的日子也經常比較接近,但真的不是同一天的。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在新年前後出生,一定要格外注意該年的立春在哪一天,要不然可能就會一直睇錯運程擺錯風水了。

如果要恭喜剛誕麟兒的親友,要記得今年年初四或之後出生的孩子,才是虎仔虎女呀,初三或以前的,仍然屬於牛仔牛女。

【過年風俗系列】年初四- 接灶/迎灶

大家應該記得幾天之前,我們鄭重的送走了灶君,並且用各種方法希望他為咱家說幾句好話/又或者少說話。到了年初四,灶君的假期就要結束了,回到廚房裡繼續當班(好可憐的灶君,一年只有十天的假期),這個過程叫作接灶,又稱迎灶。

接灶比謝灶簡單得多,就是準備豐富的食物,以及基本的金銀衣紙,來迎接灶君回來上班。食物方面,除了湯圓和麥芽糖之外,基本上與謝灶差不多,都是雞、豬、糖果等(灶君真的很愛吃甜)。過往還會放炮仗以示恭迎,不過多年前因為安全理由立法禁放炮仗之後,這個習俗就成為了絕響了。

【過年風俗系列】年初三- 赤口

年初三,又稱赤口,根據通勝計算當日是「赤狗日」,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百無禁忌,初三一樣會見到很多人約會親友拜年,但不去拜年的人會做什麼呢?留在家裡浪費了一天的假期,不如就往車公廟參拜,這也是車公廟年初三特別旺人的原因之一。

其實車公誕是在年初二的,不過由於以往是官府在初二拜車公,而民間只能夠隔一天再拜,加上初三是赤口不好拜年,約定俗成之下大部份的信眾都會在初三往拜。

【過年風俗系列】年初二- 開年+回娘家拜年

年初二,是開年的日子,通常是一家大細一起吃個豐富的飯,一般新年好意頭的菜式都會在這一餐上見到。為什麼開年不是年初一呢?原來因為古人要「乾乾淨淨」迎接新歲,故年初一會守齋,意謂多謝神明,不可殺生食肉,到年初二才可以大吃大喝。

傳統舖家初二、十六都係「做禡」,年初二同時是「頭禡」的日子,在愈來愈少人祭神做禡的年代,「開年」與「做禡」的關係漸漸脫節。很多老舖家初二的時候都會與員工一起開年做頭禡,這個習慣背後卻是有著時代的烙印。因為上一代舖頭的伙計多數由國內來港,過年亦多不回鄉,隻身留在香港,所以初二時很多老舖家會與他們一起吃飯,食餐好一起過年。

年初二除了開年之外,亦是已婚人士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傳統上年初一是在男家拜年,而回娘家拜年則要雙數才為之吉利,所以必需選年初二,拜年的賀神更要成雙成對為佳。

【過年風俗系列】年三十-團年飯、壓歲錢、守歲

團年飯

一家人齊齊整整吃一個團年飯,是很多家庭的習慣,甚至在外地打工、生活的親人都會趕回家吃團年飯的。有的家庭非常非常介意一定要在正日食團年飯的,也因此有時會出現已婚人士要上下場回不同的家裡吃飯的現象。

香港生活節奏比較快,城市的運作令很多人未必可以年三十晚放假與家人食飯(例如食肆的員工、維持社會運轉的工作人員等),所以在年二十之後的每一晚都會見到有人團年,亦是中式食肆的大旺季。

壓歲錢

除夕夜晚飯後,長輩會派發壓歲錢給晚輩,祝福晚輩平安度歲。有的家庭是只有家族最年長的男性長輩有派壓歲錢的資格(通常是爺爺、太爺的輩份),也有是各派一份的(即是太爺派、爺爺派、爸爸也派)。

視乎習慣,有用真錢幣或仿錢幣兩種方法,晚輩要將壓歲錢放在枕頭底,有的習慣過了正月十五就拆開,亦有要放一整年,直到下一年發壓歲錢才換新的。

守歲

傳統為了躲避年獸(一隻傳說中只會在除夕出現的凶獸),而且沒有神明的保佑(請神和接神的交接期),除夕當晚全家人都不外出,成年人會徹夜不眠,圍爐夜話直至五更天,為之守歲。有辭舊迎新,去除邪瘟病疫之意,祈求長命健康,來年吉祥如意。

有守歲習慣的家庭,有部份會在午夜十二時才準時開始吃團年飯的,全家人也要參與,會把睡著的小孩都叫醒來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