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小滿】古節穀始小飽滿 如今冷氣每天開

小滿,在每年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開始。此時,北方的穀物都開始飽滿(所以叫小滿),而南方則是夏收夏種的日子。

香港耕種的人少,對於榖物飽滿的概念大約是沒有的,不過每年這幾天天氣都開始酷熱難當,冷氣自己每天都開啦。

【廿四節氣-春分】話說春分陰陽半 不寒不暑正好眠

春分,是太陽到達黃經0°(春分點)的日子,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自古以來,人們相信這一天陰陽各半,應該是不冷不熱,日與夜時間均等的日子。即使是在南極或北極,亦無極晝極夜的現象(即是全天白晝或黑夜)。[:hk]春分,係太陽到達黃經0°(春分點)嘅日子,代表太陽直射點於赤道上,春季九十天嘅中間點。古人相信呢一日陰陽各半,應該係一個冷熱適中,日夜時間均等嘅日子。呢一日即使喺南極或者北極,亦唔會有極晝極夜嘅現象(即是全日白晝或黑

Continue reading

【廿四節氣-驚蟄】春雷劈地冬眠醒 驚蟄暢打小人頭

驚蟄,原稱作啟蟄,漢朝時因為避漢啟帝諱而改為驚蟄,漢朝以後雖然不用再避諱,但久習舊例一直沒改回來,反而日本繼續沿用舊稱。

講完歷史,很多人都知道驚蟄打小人,但什麼是打小人呢?

打小人是一種在香港、以及廣東珠三角民間流行的巫術儀祀,目的是希望借助巫術儀祀來驅逐、報復所謂「小人」。打小人一般在陰暗的三叉路口進行,在香港最出名提供「打小人」服務的地方,就是鵝頸橋橋底。打小人又可以分為消極和積極兩種,消極是預防性的,紙小人上面並無寫明指定的八字,目的是為了防止小人接近,而積極性的,就係針對指定的小人而作法了。

打小人除了是傳統迷信的做法之外,其實亦為受不公對待而又無計可施的普羅大眾提供一個情緒發洩窗口,所以除了打小人專業人士之外,亦有人選擇自己親自落手打小人,抒發鬱悶情緒。

【廿四節氣-大寒】大寒寒到結晒冰,冬眠眠到等過年

img class=”alignnone size-large wp-image-1909″ src=”https://www.first-fifteen.hk/wp-content/uploads/2018/01/180120-1024×768.jpg” alt=”大寒” width=”1024″ height=”768″ />

大寒,是廿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之後就是春回大地的日子。

這一天應該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不過根據歷年統計,在香港小寒和大寒的氣溫都差唔多冷,之後天氣就會漸漸回暖了。

【廿四節氣-小寒】出街幾步凍冰冰,上車站站焗熱痱

最近報紙都告訴大家,小寒之後的那幾日,氣溫將急劇下降,呼籲大家記得添衣云云。
不過,作為在香港居住的小編,反而想提醒大家,記得保暖的同時,如果你出街需要坐地鐵巴士的話,上車後記得除掉大褸。即使人太擠除不下來,都要解開拉錬鈕扣,要不然小寒時節才中暑就鬧笑話了。

Continue reading

農曆=陰曆?--細說曆法--【史學生筆記】

農曆=陰曆?--細說曆法

冬至是計農曆嗎?
廿四節氣這些中國傳統智慧一定是以農曆計算吧?
農曆=陰曆?

其實全世界的曆法主要分為陽曆、陰曆和陰陽曆。雖然世界各地的人類自古以來都分別制定不同的曆法去計算時日,但總結至今都是圍繞這三個不同的方法去制定的。

陽曆,即是太陽曆,顧名思義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週期來編制的曆法,據說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曆是由埃及人發明的。

陰曆,古稱太陰曆,又或者月亮曆,是根據月亮運行的週期(月相)來編制的曆法,目前純粹的陰曆有伊斯蘭曆。

而陰陽曆,則是結合日月運行週期而編訂的曆法。其實大部份被稱為「陰曆」的日曆都是陰陽曆,包括中國、日本、朝鮮等日曆。

我們日常講的農曆/舊曆(中國傳統農曆),是陰陽曆的一種,以太陽週期為一年、月亮的朔望月為一月,然後加入閏月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所以,將農曆翻譯為 Lunar Calendar (甚至稱為陰曆)其實是蠻容易引起誤會的,因為陰曆的英文也是 Lunar Calendar (意思為月亮的日曆)。

至於我們現在用的西曆/新曆,又稱格里曆,則完全是太陽曆,一年365又4份之1日是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所以每四年又會有一個閏年(在2月底多加一天),去維持日曆和太陽週期的一致。至於每個月的日子,就與月亮週期沒有關係了,要知道月圓月缺,必須要翻查農曆才知道。

古人將冬至到明年冬至的日子,分割為24段,稱為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這些節氣與天氣的轉變有莫大關係,以往主要作為農耕用途,是以太陽運行角度(每15°為一節氣)去計算的,所以農曆和西曆中都可以計算得到。

傳統農曆還會計算閏月、干支等,且待下回再談。